共同富裕的不懈探索
——再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之四
发布时间:2012-09-30 浏览次数:
河南最大的低收入群体是哪个?无疑是农民。
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?肯定是共同富裕。
一个农村和农民长期相对落后的社会,是无法持续健康发展的。
一个让“三农”难题得以缓解甚至破解的地区,是注定引人瞩目的。
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是对“探索”一词最直白的诠释,是对中国前30年改革探索最形象的描述。
闯关口,搏激流,此路我们不走谁去走?河南必将在由“引领”所引发的观念碰撞中,继续摸着石头过大河——探索走“两不三新”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。
这条路,打通工业与农业、城市与乡村、市民与农民之间的“任督二脉”,迈向城乡人民共同富裕。
这条路,来源于河南人民的长期实践、不懈探索和锐意改革。
探索是艰难的、曲折的。放弃探索,既无忧,也无责,但注定一无所获;锐意探索,锲而不舍,终会成功。
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等不及,“三化”协调等不来,共同富裕等不到。惟有倾其全力,以探索促创新,以探索促突破,以探索促转变,以探索促发展。
(一)崛起,还是“塌陷”?探索作出科学回答。
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,区域经济发展风起云涌:湖南积极靠拢“珠三角”,湖北、安徽主动融入“长三角”,山西牵手“环渤海湾”,江西受益在“珠三角”、“长三角”之间……中部六省中似乎只有河南“无依无靠”,又“无人来靠”,面临“塌陷”的危险。
投一石而春潮起,举一子而全盘活。中原经济区应运而生,恰逢其时。
如今,中原经济区国之方略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,国家部委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出台,政策、资金、项目、人才等不断向河南汇聚,周边省一些城市积极要求纳入中原经济区战略规划……
探索向前走一步,崛起跨出一大步。
(二)建设中原经济区,一条新的探索之路正在延伸。
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,要走“三化”协调科学发展路,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,树立务实河南形象。
这一切,决定着河南的未来。
这一切,始终离不开探索。
(三)探索这条路子,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。
创造“中国奇迹”,催生“中国模式”,30多年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部探索史。
从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到“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”;从向前看、埋头干的“不争论”,到以人为本、统筹协调可持续的“不折腾”,正是可贵的“基层突破”与科学的“顶层设计”呼应衔接、整体推进,让中国的大发展有了可靠的前提和保障。
现在,我们又面临着新情况、新问题:
改革开放30多年,我国GDP年均增长10%,但城乡差距却从1978年的1.26:1升 至2011年的3.13:1。这是“成长中的烦恼”。
喊了好多年的“农村真穷、农民真苦、农业真危险”,尽管有了较大改善,但仍旧摆不脱“温饱中的困局”。
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,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,亟须规避一些国家曾经遭遇的贫富两极分化的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。
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,破解“三农”问题、实现共同富裕,成为改革开放新阶段的“难上之难”、探索攻关的“重中之重”。
(四)探索这条路子,是立足省情的现实需要。
“知河南者知中国”。河南难题往往是中国问题的“集中版”:
河南已是新兴工业大省,然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,约80%的耕地仍旧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,增收难成为多数农民挥之不去的心结。
2011年,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少477元,比本省城镇居民少近12000元。抽象数字无法概括的,是公共福利的巨大落差,是市民农民之间无形的隔板,是城市乡村之间高砌的壁垒。
都市村庄的“蚁族”,立交桥下的“地铺”,诉说着2000多万农民工、尤其是新生代农民
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?肯定是共同富裕。
一个农村和农民长期相对落后的社会,是无法持续健康发展的。
一个让“三农”难题得以缓解甚至破解的地区,是注定引人瞩目的。
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是对“探索”一词最直白的诠释,是对中国前30年改革探索最形象的描述。
闯关口,搏激流,此路我们不走谁去走?河南必将在由“引领”所引发的观念碰撞中,继续摸着石头过大河——探索走“两不三新”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。
这条路,打通工业与农业、城市与乡村、市民与农民之间的“任督二脉”,迈向城乡人民共同富裕。
这条路,来源于河南人民的长期实践、不懈探索和锐意改革。
探索是艰难的、曲折的。放弃探索,既无忧,也无责,但注定一无所获;锐意探索,锲而不舍,终会成功。
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等不及,“三化”协调等不来,共同富裕等不到。惟有倾其全力,以探索促创新,以探索促突破,以探索促转变,以探索促发展。
(一)崛起,还是“塌陷”?探索作出科学回答。
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,区域经济发展风起云涌:湖南积极靠拢“珠三角”,湖北、安徽主动融入“长三角”,山西牵手“环渤海湾”,江西受益在“珠三角”、“长三角”之间……中部六省中似乎只有河南“无依无靠”,又“无人来靠”,面临“塌陷”的危险。
投一石而春潮起,举一子而全盘活。中原经济区应运而生,恰逢其时。
如今,中原经济区国之方略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,国家部委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出台,政策、资金、项目、人才等不断向河南汇聚,周边省一些城市积极要求纳入中原经济区战略规划……
探索向前走一步,崛起跨出一大步。
(二)建设中原经济区,一条新的探索之路正在延伸。
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,要走“三化”协调科学发展路,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,树立务实河南形象。
这一切,决定着河南的未来。
这一切,始终离不开探索。
(三)探索这条路子,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。
创造“中国奇迹”,催生“中国模式”,30多年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部探索史。
从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到“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”;从向前看、埋头干的“不争论”,到以人为本、统筹协调可持续的“不折腾”,正是可贵的“基层突破”与科学的“顶层设计”呼应衔接、整体推进,让中国的大发展有了可靠的前提和保障。
现在,我们又面临着新情况、新问题:
改革开放30多年,我国GDP年均增长10%,但城乡差距却从1978年的1.26:
喊了好多年的“农村真穷、农民真苦、农业真危险”,尽管有了较大改善,但仍旧摆不脱“温饱中的困局”。
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,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,亟须规避一些国家曾经遭遇的贫富两极分化的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。
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,破解“三农”问题、实现共同富裕,成为改革开放新阶段的“难上之难”、探索攻关的“重中之重”。
(四)探索这条路子,是立足省情的现实需要。
“知河南者知中国”。河南难题往往是中国问题的“集中版”:
河南已是新兴工业大省,然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,约80%的耕地仍旧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,增收难成为多数农民挥之不去的心结。
2011年,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少477元,比本省城镇居民少近12000元。抽象数字无法概括的,是公共福利的巨大落差,是市民农民之间无形的隔板,是城市乡村之间高砌的壁垒。
都市村庄的“蚁族”,立交桥下的“地铺”,诉说着2000多万农民工、尤其是新生代农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