搭好党群“连心桥” 深入基层“走亲戚”
发布时间:2014-04-08 浏览次数:
为扎实做好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工作,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,市妇联把机关党员干部到基层群众家中走亲戚、办实事作为联系群众的好方法,用让群众满意的实际行动拉近干部与百姓的距离。近日,市妇联党员干部深入到结对帮扶村--舞钢市八台镇杨泉村的14户困难群众家庭中,结对子、认亲戚。
市妇联党员干部每到一户困难群众家中,都仔细询问了解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、收入来源及状况、急需帮助解决的困难以及下步的一些想法等,鼓励困难家庭群众树立战胜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。为使帮扶不流于形式,市妇联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,明确了“一对一”结对办法、帮扶内容、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,把帮扶工作做到实处。一是明确“一对一”帮扶对象。市妇联党组成员各结对帮扶1户特困户,党员干部各帮扶1户贫困户,并把14户困难群众分为三个小组,分别确定责任人和村委联系人,同时建立了困难家庭基本情况档案,实行动态管理。二是制定帮扶措施,建立定期联络机制。党员干部在分析结对对象困难原因的基础上,联系自身条件,制定帮扶计划,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。每月通过电话或当地妇联联络一次,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走访,进行必要的帮扶指导;每逢重大节日,对被帮扶家庭进行实际慰问。三是建立分类帮扶制度。根据结对困难户生产、生活的“瓶颈”情况的不同,对思想守旧的提供观念上的教育引导,对致富无门的提供技术上的信息服务和劳动力技能培训,对年老无靠的积极协调办理低保手续、提供生活上慰籍扶持,对子女辍学的提供学业上的支持援助。结对困难户遇有急难等特殊情况时,及时走访,排忧解难。
通过调研走访,大家一致认为,与困难群众结亲戚、一对一地进行帮扶,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,是党员干部解民情、听民意、掌握基层群众工作情况的重要途径。市妇联将坚持常态化开展下基层大走访活动,以满足妇女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标准和追求,带着深情、带着政策、带着服务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,为帮扶对象送去温暖、送去信心、送去希望,实实在在的为帮扶对象办实事、解难事,以实际行动践行亲民为民、全心全意为妇女姐妹服务的宗旨,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(市妇联组织部)
市妇联党员干部每到一户困难群众家中,都仔细询问了解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、收入来源及状况、急需帮助解决的困难以及下步的一些想法等,鼓励困难家庭群众树立战胜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。为使帮扶不流于形式,市妇联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,明确了“一对一”结对办法、帮扶内容、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,把帮扶工作做到实处。一是明确“一对一”帮扶对象。市妇联党组成员各结对帮扶1户特困户,党员干部各帮扶1户贫困户,并把14户困难群众分为三个小组,分别确定责任人和村委联系人,同时建立了困难家庭基本情况档案,实行动态管理。二是制定帮扶措施,建立定期联络机制。党员干部在分析结对对象困难原因的基础上,联系自身条件,制定帮扶计划,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。每月通过电话或当地妇联联络一次,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走访,进行必要的帮扶指导;每逢重大节日,对被帮扶家庭进行实际慰问。三是建立分类帮扶制度。根据结对困难户生产、生活的“瓶颈”情况的不同,对思想守旧的提供观念上的教育引导,对致富无门的提供技术上的信息服务和劳动力技能培训,对年老无靠的积极协调办理低保手续、提供生活上慰籍扶持,对子女辍学的提供学业上的支持援助。结对困难户遇有急难等特殊情况时,及时走访,排忧解难。
通过调研走访,大家一致认为,与困难群众结亲戚、一对一地进行帮扶,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,是党员干部解民情、听民意、掌握基层群众工作情况的重要途径。市妇联将坚持常态化开展下基层大走访活动,以满足妇女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标准和追求,带着深情、带着政策、带着服务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,为帮扶对象送去温暖、送去信心、送去希望,实实在在的为帮扶对象办实事、解难事,以实际行动践行亲民为民、全心全意为妇女姐妹服务的宗旨,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(市妇联组织部)